文化理念

學習 · 合作 · 有序 · 創新

學習-釋義:

學習是每個人與生俱來與生命同在的事,學習是個體生存的必要手段。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有心或者無心,人的一生其實都是一個自覺亦或不自覺的學習過程。

學習是一個企業人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的基石,一個人承擔責任的能力取決于其學習的程度,不同年齡組的同齡人社會角色的不同,生活質量的差異就是學習程度不同的結果,學習可以改變命運。

學習包括“學”與“習”兩個層面,既不但要學,而且要實踐,要總結和提高,學而不習,學而不能致用,則這種學習沒有意義,“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p>

學習包括但不限于向書本學習,更要向同事學,向同行學,向市場學,向社會學。學習要學實質,不要只學形式,學習的目的是讓自己進步。

學習包括但不限于學習本專業知識,要博學,厚積才能薄發。

學習包括但不限于學做事,更要學做人,做一個有精湛的職業技能同時更有高尚的職業操守的人。

學習很辛苦,苦在學無止境;學習很快樂,樂在受益無窮。

學習要謙遜,要有雅量,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誰都不如你,你比誰都行,那還學什么?

學習的目的在于明理,因而學習要出于公心,不能斷章取義,成為狡辯之器。

學習要讓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己不足是最可貴的能力和最可貴的品質。

各級管理者要做學習的典范。

學習雖然可以改變命運,但為學不可以先有太重的功利心,古人云,為學不甚增益功夫,減除物累便人圣境。

學習還要注意,要有所選擇,獨立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辨良莠、生吞活剝式的學習有害無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是真正的學習,這個能力來自于堅定正確的價值觀。

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不是為了裝飾自己,學習是為自己學,不是為別人學。

學習要只爭朝夕,不可蹉跎。

學習是和諧之本。

我們每個人都贊美春天,我們每個人都贊美陽光,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春天是香花盛開的季節,同樣也是毒草瘋長的季節,陽光哺育了香花也同樣照耀了毒草。

合作-釋義:

我們倡導合作是因為我們是現代化大工業企業,不是手工作坊,以一人之力,一己之技無以成事,只有合作,才可以使自己有力量,才可以減少風險提高自己成功的機會??梢哉f,在當今世界,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一事無成。

我們企業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文化理念的差異,成長環境的不同,個人經歷和從業目的的區別,使得我們人際間難免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我們企業初創之時也曾經歷過缺乏合作給企業和企業人帶來的切膚之痛。

邯鄲有一個地方叫回車巷,有一個成語叫負荊請罪,有一個典故叫將相和,講的就是合作與不合作的利與害。

合作應該成為我們企業人的共識,只有這樣,才會有合作之舉。

合作要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合作要講究誠信和自律,要學會寬容與利他,要注意語言和行為藝術,合作要搞“天下為公”,求同存異,消滅不是合作,結黨營私、順我者昌也不是合作。

合作的基礎是理解、信賴與共贏。

合作的真諦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合作的決竅是:看別人長處,想別人好處,幫別人難處,容別人短處。

合作的要義是:看人看事轉換角度,做人做事把握尺度,對人對事注意風度。

合作是和諧之魂。

有一個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獄有什么區別,于是他想來想去找到了上帝,向上帝求教。上帝先帶他去了地獄,那里有很多人,無論男女老少,面前都擺著美食,但是,這些人個個面黃肌瘦,因為他們手里的筷子太長了,自己夾起食物來送不到自己的嘴里去,所以,每個人都守著美食,餓成了那樣。上帝又帶著這個人去了天堂,他看到天堂的人都滿面紅光,精神煥發,一片歡聲笑語,他們的食物和筷子與地獄的人沒有兩樣,區別是,他們互相用自己的筷子把食物送到對方嘴里。

有序-釋義:

當今社會,職業生涯是絕大多數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必然選擇,因為這是一個按勞取酬的社會,所以對一般人而言,要生存就要勞動;當今的勞動又是一個以社會人大合作為主的勞動方式,要想讓眾多的勞動者都能在不同的崗位上安全、順暢、高效的勞動,顯然需要有序。

有序是什么?對企業而言,有序就是分層次、有順序、守規矩、講制度;有序就是不越位、不空位;講計劃,治事有條不紊,講原則,做事不放任自流,講科學,謀事不靠個人意志;有序就是寬不失控,嚴不過度。

毫無疑問,秩序對個體的人來說,是一種約束,對企業的商業行為和社會行為也是一種約束,但是這種約束有利于社會的公平和穩定,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有利于企業人的安全與權益保障。

隨著技術進步,市場全球化、經濟虛擬化、資本投機化的大潮越來越洶涌,秩序和規則對人們來說也越來越重要。

有序是和諧之基。

日月經天,明暗陰陽,循其律也;江河緯地,煦暑爽寒,蹈其矩也,故雖異不亂。

創新-釋義:

世界是動態的,市場是動態的,因此,沒有哪個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產品是可以一成不變而應萬變的。

創新是每個企業都有的追求,又是大多數企業很難實現的夢想,其原因就在于創新不是用嘴一喊就可以做到的,創新是對企業和企業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考量。

創新必須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對不知不覺的變化和趨勢更敏感;

二是對“存在”的合理性進行質疑,敢于打破既有定式;

三是熱愛自己的企業和工作,始終要求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四是創新可以發生于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人環節,不是只有獲得了諾貝爾才是創新;

五是企業應該構建鼓勵創新的體制與機制。

我們這個國家和我們這個企業缺乏相應的創新能力的局面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創新是和諧之源。

眼下我們能夠看到、能摸到、能體會到和享受到的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的東西很少是我們這個國家發明的,我們沒有辦法為這種現象自豪。